第(3/3)页 孙连城,果然名不虚传。 能力有,而且不弱。 他对区里情况的熟悉和汇报时的条理,证明了他并非庸才。 但毫无担当,明哲保身到了极致。 他将所有敏感问题都推给丁义珍和“上面”,坚决不沾惹任何是非。 他一定知道内情! 作为区长,哪怕丁义珍再专权,关于土地出让如此核心的利益分配,孙连城绝不可能完全被蒙在鼓里。他手里很可能掌握着一些关键的线索,甚至是不为人知的证据。但他现在就像一只受惊的河蚌,紧紧闭合着外壳,绝不会轻易张开。 不贪不占,这是他最大的护身符,也使得常规的调查手段对他无效。 综合判断,白景文对孙连城有了清晰的定位: 此人暂时动不得,也无需急于拉拢。在当前局面下,让他继续维持政府工作的基本运转,确保经济和社会面不大起大落,符合稳定的大局。他可以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“常量”存在。 但是,绝不能让他一直这样“置身事外”。等到自己逐步掌握了光明区的局面,撕开了调查的口子,形成了一定的威慑力之后,必须想办法撬开孙连城的嘴!要么用足够的利益和安全保证将其拉拢过来,成为指证李达康和赵立春集团的有力证人;要么,就用强大的压力,迫使他将所知道的内幕和可能存在的证据线索和盘托出! 孙连城,就像一本被锁住的、记载着关键信息的日记。现在还不是强行破锁的时候,但白景文已经将这把“锁”牢牢记在了心里。时机成熟时,他一定会回来,打开它,取出里面隐藏的秘密。 第(3/3)页